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校园新闻

作者:zy    部门:文化艺术系    发布日期:2019/1/16 17:45:19    阅读次数:2473    浏览范围:全部

非遗课堂开发“二十四节气”雕版印刷系列作品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饱含智慧的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分,统称“二十四节气”。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到之处,是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“中国第五大发明”2016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

南京非遗学院古修专业的师生们将“二十四节气”与“雕版印刷”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结合了起来,由原系部主任戴学彦老师设计并绘制的二十四节气画稿交付于15级古籍修复方向的18名同学刻制而成,戴老师根据一年中四季、温度、天气、物候的变化用线描的形式勾勒出了内容不同、含义深刻、形态各异的画稿。15高古的同学们勤于动手,对学习专业课有着很高的创作热情,本学期在广陵刻印社张永林老师的精心指导下,同学们细心地把握住原稿线条的粗细灵动变化,熟练地完成了二十四件作品的手工雕刻并完成印刷。

正是这份细心、耐心与对专业课程严谨认真的态度,最终使他们雕刻出了飘逸、灵动的人物与花鸟形态。未来还将带着“它们”去更广阔的平台进行交流,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融入现代生活,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文:刘畅、图:刘畅、审核:张悦)